用“超时默认”激活“蜗牛程序” 漫评-长白时评 侯薇 2076471

报料电话:0431-86736969

用“超时默认”激活“蜗牛程序”
2016-05-23 来源: 中国吉林网

“还需要走程序。”去有关部门办事,这样的回答屡见不鲜。当然,必要的走程序,是为了规范办事流程、明确权责关系。然而,不少情况下走程序却成了借口和托词,或拖延推诿,或不了了之,让群众增添不少烦恼。(5月22日《人民日报》)

蜗牛流程.jpg

相信每一个跑过审批的人,都不会对“还需要走程序”感到陌生。有时候,一个审批轻则拖上两三个月,让你锐气全失。重则,拖上一年半载,甚至让一个项目垮掉。但即便如此,你也只能打掉牙往肚子里咽。毕竟,严卡程序是结果公平的必要条件。更何况,还需走程序,不代表卡住不办,只是还在办结中,公众并无挑错的理由。

于是,披着合法外衣的“蜗牛程序”,就逐渐发展为审批之殇。即便公众明知“还需要走程序”夹杂着不作为、乱作为,甚至是明显在吃拿卡要,也只能哑巴吃黄连。上级机关明知相关部门是在踢皮球,也没有理由进行问责。为了让程序走快一点,早一点进入市场,企业只能屈从潜规则。如此一来,“蜗牛程序”越来越大行其道,不断吞噬公众的幸福感和简政放权红利,让改革效果持续打折。

平心而论,为了破除蜗牛审批,相关部门一直是蛮拼的。比如,持续简政放权、下放行政审批权,给行政审批制定办结时限,这都大大缩短了审批时限。但问题是,下放行政审批权,只是将程序的审批单位,由上级机关下移到下级机关,并未减少办事流程;虽然进行多轮简政,但现有行政行政审批依然不少。假若这些审批全部按最大时限办理,依然会拖死企业。因此,虽然相关部门使出了全部力道,但是由于没打到点上,依然疏不通“蜗牛程序”之梗。

那么,如何破解“蜗牛审批”之殇呢?我认为相关部门一是要进一步简政放权,减少审批程序。更重要的是,应推出审批“超时默认”制度----规定审批某部门停留的最大时限,一旦超时,默认为放行,且放行风险由审批超时的审批者买单。办事机构之所以频频“还需要走程序”,根本原因是审批压力全部在办事者一方。审批者即使不作为、乱作为,也不会为此买单。而推行审批“超时默认”,却把压力甩给了审批者。审批者假若出现拖延,让审批“超时默认”,就要承担审批风险。如此,就能倒逼审批者认真对待,让审批的提速,并将审批风险化之于无形。一举两得,何乐而不为呢?(薛家明)

责任编辑:侯薇
中国吉林网微信

扫描微信
关注长白讨论

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

邮箱:ChinaJilin@126.com
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