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专供”是特权思想和对市场不信任的产物 漫评-长白时评 侯薇 2306848

报料电话:0431-86736969

“专供”是特权思想和对市场不信任的产物
2017-01-16 来源: 中国吉林网

  曾几何时,“专供”、“特供”酒因其价格、渠道等的隐秘披上了一层神秘色彩。2016年10月,国家工商总局一纸特急文件称,专供、特供产品宣扬奢靡之风,各省应重点清理整治以酒类产品为代表的含有特供、专供国家机关等内容的违法广告。目前,贵州省正在进行酒类市场专项整治行动,其中一项就重点针对特供专供酒。(1月13日《每日经济新闻》)

  “专供”、“特供”酒并不是空穴来风,有政府人士透露,“生产销售特供、专供酒现象确实一直存在。”从一定程度上来说,正是这隐秘的价格、渠道和独有的标签,给市场和酒企提供了丰富的想象力,从而导致各式“真特供”酒和假冒“特供”、专供”酒层出不穷。

  市场对“专供”、“特供”酒的迷恋,其实是对特权思想的迷恋。人们有充分的理由和想象力认为,“专供”、“特供”的产品品质必然更好,尤其是标注了“国宴”等字样的产品。各式各样的文艺作品,又不断的把这一种想象力渲染和放大。事实也是如此,见诸于媒体的,也总能看到一些这样的报道,为了给某次会议、活动提供产品,生产商提高生产标准和工艺水平,确保产品品质。不仅如此,在一些人看来,能够享受到“专供”、“特供”酒,在品质之外,还有身份的象征。自然,嗅觉灵敏的企业从中嗅到了商机,看到了丰厚的利润,于是各种“真特供”酒和假冒“特供”、专供”酒汹涌而来。因此,整治“专供”、“特供”酒,首先要规范权力的任性。生产销售特供、专供酒现象确实完全消失了,“专供”、“特供”酒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土壤。

  “专供”、“特供”酒的存在,其实还是对市场不信任的产物。按理说,企业生产的产品已经有了不同的档次,应该能够满足市场的需要。即便有一些特殊场合,对产品的品质有要求,完全可以通过购买高档次的产品满足需求。既如此,为何还要“专供”、“特供”呢?很显然,这是对市场的不信任,对市场监督的不信任。既然对市场不信任,那就应该加大监管力度,确保“舌尖上的安全”,如此另辟蹊径,并不适宜。从这个角度来看,彻底取消“专供”、“特供”酒,包括各种“专供”、“特供”产品,对于市场、对于产品的品质来说,是大有益处的。(关育兵)

责任编辑:侯薇
中国吉林网微信

扫描微信
关注长白讨论

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

邮箱:ChinaJilin@126.com
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