控烟再难也要严抓 焦点话题-长白时评 侯薇 2306726

报料电话:0431-86736969

控烟再难也要严抓
2017-01-16 来源: 中国吉林网

  1月13日出版的《经济日报》曾在报道中说,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近日在北京发布《2016中国控烟观察——民间视角》。针对该报告提出的相关问题,专家作出了表示,国家应尽快出台室内百分之百禁止吸烟的《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》,并将戒烟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,根据“健康中国2030”逐步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,将成人吸烟率降低到20%。

  控烟观察,无论是官方视角,还是民间视角,无论是家庭视角,还是社会视角,无论是体制内视角,还是体制外视角,都折射出一个被普遍肯定的现象,那就是在中国控烟难。因此说,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,将成人吸油烟率降低到20%,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法治手段、德治手段,那么,这个预期还是难以落地的。事实上,在中国反对吸烟的人越来越多,但反对无效的人也越来越多。可见,吸烟者的顽固表现值得研究,值得管控,更值得下猛药根除顽疾,猛药去疴为时不晚。

  吸烟有害健康,吸二手烟同样有害健康。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,科学研究结论早已告诫人们,必须远离烟草。然而,至今的人们,准确地说至今的吸烟者,还是当耳旁风,不以为然,依旧我行我素。一个明知选择不对,而且被烟草里的尼古丁、烟碱、一氧化碳等许多物质害得不轻,甚至不少的人死于吸烟,却还在疯狂任性地去吸烟的民族,可谓是没有什么希望的民族。我们可以大声疾呼,吸烟有害,吸二手烟有害,害人害己,损家损国,并非危言耸听。尽管烟草能带来万利,但那是用牺牲民众健康作代价而换来的,损失大矣,不可继续。

  控烟专家、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克安,他所作的表示很深刻,需要回味,从中再一次觉醒和下决心,将控烟行动进行到底。他说:“在雾霾的基础上叠加烟霾对健康的危害更大。”可见,我们被雾霾笼罩,祸根不在天,而在人,在人没有活出科学自律自强精神,缺乏健康尊严,是自己在害自己。这有数据见证:每天有3.16亿中国人吸烟,7.4亿人生活在二手烟的环境中,几乎超过80%的人口在遭受吸烟、吸二手烟有害的折磨。据研究发现,烟草中有几百种有害物质,现已明确的致癌物有69种,二手烟烟雾中的有害物质颗粒直径仅为0.35微米至0.45微米,远远小于PM2.5颗粒,可直接到达血液中,想躲开都很难。

  问题是烟民太多,而且又不管不顾地吸烟。均有所不知,党政机关干部,事业单位职员,企业管理者、经营者、从业者,吸烟的人并没有退出舞台。一些医护人员,也在堂而皇之地没完没了地吸烟,负面效应之大可想而知。室内吸烟,室外吸烟,车里吸烟,车外吸烟,路上吸烟,路下吸烟,餐中吸烟,餐后吸烟,入厕吸烟,离厕吸烟,明着吸烟,暗着吸烟,诸如此类不一而足,中国控烟难到明知故犯的份上,而烟民们却浑然不觉,依旧没有羞涩感、罪恶感、悔过感,自责感,照吸不误,失掉了良知、责任和担当,凸显自私,令人匪夷所思。

  我们注意到,近些年来,举国开展控烟宣传、禁烟倡导等行动,特别是随着党政机关带头创建零吸烟场所的示范引领,有关控烟法令政令的贯彻实施,以及控烟监管工作的持续到位,中国各地控烟形势有所好转。比如:北京、深圳、上海等18个城市出台了控烟法规,北京实施室内全面禁烟一年多来,餐厅、写字楼、医院、车站、出租车等公共场所,吸烟违法行为的发现率,明显下降,即:从一年前的23.1%,下降至6.7%,推进控烟工作效果明显。这是值得肯定的进展。不过,问题还是存在的。一方面控烟政策措施的落实有了一定的效果,一方面烟草销售与控烟的尖锐博弈还在继续。这就形成了中国控烟难的主要矛盾,体制机制弊端不除,中国控烟还是难。

  正如日前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在北京发布的《2016中国控烟观察——民间视角》报告所指出的那样,警示图形印上烟草包装的改革,还遥遥无期;2015年12月国家烟草专卖局和国家质检总局在2007版基础上,第二次联合发布新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卷烟包装标识的规定》,至今仍然没有上图;目前烟草包装上的文字警语共三组轮换,分别为“吸烟有害健康,请勿在禁烟场所吸烟”,“尽早戒烟有益健康,戒烟可减少对健康危害”,“劝阻青少年吸烟,禁止中小学生吸烟”,也只能是轮流转而已。

  作为人口数量大国,中国控烟对于世界具有重大意义。因此,我们要站在整个人类健康促进的大视野下,充分认识吸烟行为污染生态环境,加剧雾霾恶化,危害公众身心健康,实乃生活陋习,毫无文明、安全和好处可谈,没有理由不控制、不戒掉、不反对,也没有理由不进行烟草生产、销售改革。亟待除掉体制机制障碍,尽快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目标。(薛宝生)

责任编辑:侯薇
中国吉林网微信

扫描微信
关注长白讨论

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

邮箱:ChinaJilin@126.com

分享到: